木瓜煤礦一采區10#煤層開采初步設計
來源:56doc.com 資料編號:5D10436 資料等級:★★★★★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10436
資料以網頁介紹的為準,下載后不會有水印.資料僅供學習參考之用. 密 保 惠 幫助
資料介紹
木瓜煤礦一采區10#煤層開采初步設計(任務書,設計說明書27000字,CAD圖紙4張)
摘 要
本次設計是木瓜煤礦一采區10#煤層,說明書共七章。根據采礦工程的需要和特點,重點設計為第二、三章,其他如井底車場、采區車場及硐室施工設計僅做一般的選型計算。
木瓜煤礦位于洪洞縣與蒲縣的交界處,行政區劃上跨山西省洪洞縣左木鄉、山頭鄉和蒲縣喬家灣鄉。地理坐標為:
北緯36°21′27″~36°25′39″
東經111°21′20″~111°24′49″
井田走向長約4.76公里,傾向長3.56公里,面積16.54平方公里。井田內有主、
副斜井及一個風井。
一采區內沒有斷層、陷落柱等地質構造,只有褶曲構造發育,褶曲開闊平緩,伴有次一級波狀起伏。采區內地層總體產狀為走向N25~30°E,傾角5~10°局部可達26°。
本井田共劃分為八個采區,每層煤各四個采區。本次設計為一采區10#煤層。
10#煤原煤灰分較低,硫分也較低。經洗選后,灰分均有較大幅度降低。經在附近煤礦采樣試驗,8#,12#煤層均屬于中等可選。
該采區絕對瓦斯涌出量為30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5.9m3/t,CO2絕對涌出量為0.91m3/min,相對涌出量為1.80m3/t,該礦井屬高瓦斯礦井。
礦井采用主斜副斜開拓方式,回采工藝采用綜采,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業制度。工作面的設備有雙端可調雙滾筒采煤機、液壓支架、可彎曲刮板運輸機、破碎機、轉載機等。頂板管理采用液壓支架,采空區處理采用全部跨落法。
本礦井設計一采區的設計生產能力是72萬噸,采用一套綜采設備來滿足產量的要求。
該采區運輸大巷采用皮帶運輸作為主運輸,采用無極繩絞車作為輔助運輸。礦井通風采用軸流式扇風機主副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
關鍵詞:低瓦斯;主斜副斜開拓; 一采區;綜采;長壁采煤法。
圖紙:
(1)、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置圖;
(2)、礦井通風立體示意圖;
(3)、礦井巷道斷面圖冊;
(3)、回采工作面布置圖;
目 錄
摘 要 i
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質特征 1
第一節 礦區概述 1
一.礦井概況 1
二、礦區地質情況 3
三、井田開拓 4
四、石門及大巷 7
五、井底車場 8
第二節 采區地質特征 9
一、采區地質概況 9
二、采區煤層及頂底板特征 10
三 、地質構造 10
四、采區水文地質概況 12
五、資源/儲量計算匯總表 16
六、采區設計可采儲量計算 16
第三節 采區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7
第四節 采煤方法及采區參數 18
一.采煤方法的選擇 18
二.采區參數的確定 18
三、采區尺寸及巷道布置 18
第二章 采區巷道布置 19
第一節 采區巷道布置方案初選分析 19
第二節 確定采區巷道布置的可行方案 20
第三節 方案比較 20
第四節 采區準備工作 22
一、開采順序 22
二、采區準備及組織 22
三、工作面接替 24
第三章 回采工藝設計 24
第一節 設計工作面的地質概況 24
第二節 回采工藝方式的選擇 24
第三節 落煤與裝煤 24
第四節 運煤 24
第五節 工作面頂板管理 24
第六節 回采工作面生產技術管理 24
第四章 采區車場及硐室施工設計 24
一、采區車場 24
二、采區車場主要硐室 24
第五章 采區生產系統及機電設備選型 24
第一節 采區運輸 24
第二節 采區通風 24
第三節 采區通風系統和風量分配 24
第四節 計算負壓及等積孔 24
一、負壓計算 24
二、等積孔 24
第五節 采區供電 24
第六節 采區供排水 24
第六章 安全技術措施 24
第一節 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 24
第二節 防止水患 24
第三節 防止火災 24
第四節 冒頂片幫事故的預防 24
第五節 避難硐室和避災路線 24
第六節 礦山救護大隊的設置 24
第七章 采區技術經濟指標 24
參考文獻 24
致謝 24
|